書名:旅行 日本職棒
作者:李承曄
出版社:臺灣知識庫WILL文創出版

文/謝予騰
圖/出版社提供

 

  在臺北大巨蛋爭議期間,看李承曄寫的《旅行 日本職棒》,有一種不小心把生魚片沾上美乃滋的感覺,意外地很搭。

  棒球迷們,或者看過電影《KANO》的人應該都知道,臺灣棒球是由日本人在日治時代傳入的,而在那個政府剛剛遷臺的克勤克儉又克難的時代,棒球在國際賽上的勝利,確實帶給了當時臺灣這塊土地上所有的人,一種久違的勝利感。

  直到今天,臺灣職棒在風風雨雨中發展了二十多年,其實很多的經驗,仍然來自於日本野球界,而且也有許多著名選手,曾經在日本職棒發光發熱,包括了現在正在火腿的陽岱鋼,以及西武的郭俊麟;於是乎,瞭解日本職棒,除了是向先於我們發展的國家學習,同時也提供了臺灣所有喜愛棒球與參與棒球的人們,對自我的一份反思。

  當然,寫日本職棒的書,在臺灣其實並不少見,但真的親身到過日本一軍和二軍所有場地,並將這些經歷和評論集合在同一本書中的,起碼在我有限的閱讀量中,只有李承曄的《旅行 日本職棒》這一本書。

  如果覺得以上的說法太過於棒球迷或者中二的話,不如我換一個分析方法。簡單來說,這本書非常適合三種讀者來閱讀:

  第一種,是想到日本去自助旅行的讀者,以往的旅行書中,最多的是介紹日本各地的吃、喝和特色店家,再豐富一點的就會加入溫泉或者歷史景點、博物館美術館等等,已經是臺灣大多數人到日本旅遊的必然模組了;但李承曄的這本《旅行 日本職棒》,卻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旅遊方式:到各地去參訪棒球場。

  李承曄所介紹的,並不止於日本目前的一軍球場,還包括了二軍球場,乃至於一些已經退役但具有高度歷史價值的球場,比如東京的「光之球場」,要是有看過《烏龍派出所》的人,應該還記得阿兩說過他在那個球場發生過的故事吧!跟著李承曄的路線,其實就是一趟深刻的棒球之旅,除了對運動歷史的瞭解之外,回到臺灣也有和大部分人不同的經驗可以和親朋好友分享。

  第二種是瘋狂的棒球迷讀者,尤其是對喜愛日本職棒的球迷來說,更是一大福音,其實在日本並不難找到職棒一軍的球場,但若想要到二軍的球場去,那就真的不見得是簡單的事了,比如養樂多隊的戶田球場,根本就在河濱,一般來說要找到還真不是容易的事(除非你會日文,要不然在英文這種東西不大管用的部分日本地區,基本上要問路是很辛苦的),而李承曄對每一個球場都畫有地圖,所以喜歡棒球的球迷們,只要跟著他所安排好的路徑,就一定可以到達自己想要去的球場。

  此外,連售票方式和售票系統,李承曄也有親身安排和走過,所以有了這本書,基本上應該不用擔心會不知道怎樣預購或者買票進場(當然冠軍賽那種就不見得了),想要到日本去看自己喜歡的球員比賽,或者幫臺灣選手加油打氣的話,這本書可以說是完美的強力指南唷!

  第三種是棒球的周邊搜集的愛好者,李承曄在《旅行 日本職棒》中,除了對日職兩聯盟的球隊歷史、二軍經營都有所介紹,對球場內部的觀察也有深入的探究,包括人工草皮和天然草皮的運用,乃至於巨蛋和露天球場的比較,和各球團應援曲的收錄,在書中都有所涉獵。

  如此,除了對日本職棒的整體能有所瞭解,對於中職內部場地的經營、球團對球隊發展的態度,乃至於臺灣巨蛋的需要性和未來國際賽球場的參考數據(中華隊有事沒事就到日本比國際大賽不是?)都是很好用的一本戰略性用書,很值得買回來使用和搜集。

  當然也不是說這本書就完美地將日本野球的現狀完全說完,例如在獨立聯盟的部分,基本上就比較沒有詳細的敘述和介紹(關西、四國島和棒球挑戰等聯盟其實也小有規模了),不過這本書已經明說是針對於日本職棒,所以雖然有點遺憾,但這些也不是必然要被提及的事就是了。

  總之,《旅行 日本職棒》在這個大巨蛋還在吵要蓋不要蓋,要拆不要拆的時間點上,讓我讀來還真是有趣味(有點回到了2003的札幌亞錦賽後的氣氛),讓我們跟著李承曄的腳步,看看以棒球而言一直走在我們前面的日本,是怎樣來對待與經營他們的野球界,實現心中多年來想到日職現場看球的夢想吧!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5575

旅行 日本職棒  

 

arrow
arrow

    WILL文創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