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大稻埕的創新遊戲
作者CAMPOBAG
出版社開學文化

╲紅豆在這編
博客來

  過去大稻埕是南北貨聚集的繁榮商圈,近代因為城市產業轉變,昔日風華轉趨平淡。但現在大稻埕又熱鬧了起來!當年賀歲國片《大稻埕》賣座破億元,吸引遊客重返,再加上日本人氣偶像福山雅治也應觀光局之邀,到大稻埕拍宣傳影片。此外,CAMPOBAG執行長顏瑋志接觸到了都市再生計畫(URS),於是進駐迪化街的老屋,打造「基地」,營造一個共享、舒服的創作環境,我們發現近年來有年輕的活力陸續進駐大稻埕,文創小店、特色咖啡館在霞海城隍廟周圍開花,不過500公尺的距離,可見中藥行林立的迪化街,植入了新生風貌。

  500公尺可以走多久?Google地圖上寫著步行約58分鐘,但我在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前,短短的半公里路,一整天都玩不完!百年中藥店與茶行、文創小店、老綿成,跨世紀文化的巧妙融合,我手上的這本《大稻埕的創新遊戲》成了最好的導覽工具書。

百年老店老綿成的燈籠

  位於迪化街的老綿成,已有百年的歷史,歷經繁榮與沒落,原本經營金銀紙業,歷經中日戰爭、國共戰爭,慢慢轉型成現在的燈籠業。燈籠最早都是用紙做,塗寫後要擦油,費工費時,後來漸漸被塑膠取代。今天的紙燈籠是由工廠做成半成品,將顏色及形狀先製好,再來寫毛筆字加工,提到這個,店主張阿姨她才自揭其實寫字是她投入這個行業時最大的挑戰:「我父親是一個很嚴厲的人,早期都是手工很辛苦的,剛開始因為一個燈籠很貴,他怕我亂寫,所以就先幫忙他打雜,跟媽媽一起手工糊紙、上色、照模型畫圖,後來我父親過世,開始接下生意後,我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寫字,其他都能應付,唯獨寫字需要克服。但還是硬著頭皮去寫,根本不敢想像一開始寫的字是怎樣,我弟弟是臺大的講師,那時還指導我一筆一畫寫字,到現在也二、三十年了。」

黑糖聞名的富山行

  富山行的曾阿姨覺每個客人都像是來家裡拜訪,而他們則是抱著分享的心情,把真正好的東西介紹給客人。她舉了黑糖的例子,有些客人是為了健康來買黑糖,但外面販售的黑糖有的是二號砂糖摻焦糖下去做的假黑糖,客人花了很多錢結果買的不是真的黑糖,吃了對健康也沒有幫助,但他們拿真正的黑糖讓客人吃,客人才發現其中的差別,她覺得快樂就是把好東西賣給客人,「山頂人就是不去計較工與料,它那一鍋12斤,要熬煮兩三個鐘頭,必須一直站在那裡攪拌,150斤的甘蔗汁只能做出10斤的黑糖。」客人能感受店家的用心,也能吃到真正好的東西。

李亭香:漢餅好滋味,飄香過百年

  超過百年的「李亭香」餅店,乍看店名,會讓人一度誤以為「李亭香」是第一代創始老闆的名字,經過詢問後才得知,「李亭香餅店」於1895年在蘆洲湧蓮寺對街成立,第一代老闆是李騰飛先生;至於店名則取自「李」家的糕餅在「亭」仔腳飄「香」的意義,很特別吧!現任店老闆李小姐聊起小時候對餅店的記憶,就是看著爸媽在店裡面忙進忙出,印象中很早就開始做準備工作,七點半就已經開門做生意,一直做到深夜才打烊。當時,台北橋下面有個很大的市場(大橋市場),十分熱鬧,帶來許多人潮,他們的顧客也絡繹不絕,多半都是在地客。逢年過節的時候糕餅的需求量很大,不但師傅們一刻不得閒,甚至連附近的婆婆媽媽也一起找來幫忙,即使是這樣人手還是不夠,家裡的小朋友自然也全數動員,幫忙做一些技術比較沒那麼繁複的工作。她回想著小時候的生活:「生意人家的小朋友很辛苦,比較沒有什麼童年,因為台灣的節日太多了,民間的節日什麼都要擺,從過年開始做年糕、春捲,然後每個月份都有很多的神明生日,大神小神,然後到了清明、端午、中元、中秋……數不完」。

  《大稻埕的創新遊戲》這本書就是敘述迪化街充滿濃厚的人情味,誠如書上所說:「時代在變,但是人情味沒有變。」書裡還有好多好多故事,等著我們去體會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1728

getImage (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稻埕
    全站熱搜

    WILL文創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