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心塵微光:生命故事書
作者鄭美里主編;王淑珍等21人著
出版社╲開學文化

╲謝予騰
開學文化提供

 

  我想起嘉義市的一些老房子,木造的日式宿舍群,在多年輾轉之後,現在成為一些活生生的老建築;而《心塵微光》這本書中大大小小的文章,就有點類似這樣的存在。

  自質樸的文字與部分的老照片之間,我們彷彿嗅出時光的氣味,像斑駁的光線或是漂浮的塵埃那般,布滿了整個敘事氛圍,剎時間以為回到了民國四、五、六、七零年代,那些我們這輩人即便滑凹了智慧型手機、敲破了電腦鍵盤,或舉辦無數次太陽花學運,都無法再回到現場的年代。

  那樣的場景說起來,該像是個彷若黑白畫面,卻又千陽燦爛的超大螢幕伊士曼彩色新藝綜合體露天電影。

  透過作者群們的文字,我們開始想像,當年父親、母親,甚至祖父、母當年的模樣(黑頭褲白色台灣衫的長者?穿著制服打著蝴蝶結的服務生?身材不高、有點肚子的特教老師?又或者是溼髮黏在側臉,走出產房時表情疲憊卻歡喜的助產士?),以及他們在這片島群上的種種生活、過去,又或他們種種的苦難(包括了外省族群的漂泊、本省族群的貧窮,乃至於一些少年時青澀而無法二度的慘綠過去)。

  他們試圖以文字證明自己,曾共構了那些我們不及參與(甚至他們也不曾完全參與到的),島嶼的過去與魂魄。但被他們寫出來,卻又總是一些瑣瑣碎碎的事物或畫面:餃子、饅頭、水災的暑假作業、加護病房、大雨中面貌模糊而無人打開的家門、軍隊或職場中令人討厭的上司或前輩,以及一些肢體上打著石膏的影子;這些片片段段的記憶,看似老舊,卻又活生生的發生在不過上個世紀的後半葉,那個我們課本中都教過的時代。

  而文學的本質,不也就是這些細細瑣瑣、紛紛擾擾的一切,被時間的河流緩緩、緩緩沖積而成為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平原,所長出來的麥芽嗎?

  整個島國,不也就是承載著這樣歡歡喜喜、哭哭啼啼的過去,再一步一步邁向我們所共同相信,會更加美好的未來嗎?

  無論美好或惋惜,無論緬懷或感嘆,也無論《西遊記》中那些人物代號的同學們,最後究竟成為了怎樣的大人,透過文字的描述,讀者總可以在這些作者群的心中,找到一個接近於永恆的地方,裡頭如紀錄片一般,活生生地放養著這些滿山亂跑的記憶,令人有種一切都仍存在於那個陽光總和果凍一般燦爛的空間裡的錯覺。

  他們堆砌了自己生命中許許多多的重要片段,卻又沒有微言大義的意思:他們或許也知道,其實多說無益,時代自然有時代流逝的方式,但最起碼,讓我說些什麼吧?「用來宣告這一切美好,確實曾經存在。」

  一棟老屋的保存工作不易,一部老車的殘存零件難找,一段舊日故事則多少滄海桑田、人事已非,讓我們透過的閱讀和參與,讓這些往日,還能在我們與我們的下一代,如海岸邊的潮汐與沙灘般,不斷持續下去。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7297

 

心塵微光  

arrow
arrow

    WILL文創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